测试
首先会根据需求文档编写测试用例,用于指导如何测试,以及那些输入条件预期得到什么结果(需求文档,测试用例文档)
\1. UI测试:这是最基础的测试步骤,主要是按照需求文档,点击页面,看各个页面是否正确打开,是否与需求一致
\2. 白盒测试:此项主要是开发人员的自测,因为此项需要知道代码内部的逻辑,对照需求文档测试各个条件分支是否如预期的执行
\3. 黑盒测试:主要是测试人员完成的,此项不需要知道程序代码的内部逻辑,只需要关注输入条件,得到的输出结果是否与需求文档和测试用例相符合
\4. 边界条件测试:主要是测试各种边界值的情况,比如,只能输入正数的场景,如果输入0、或者负数是否会有相关提示
\5. 兼容性测试:按照需求文档的要求,需要兼容的操作系统平台或者浏览器种类和版本,都需要测试
\6. 性能测试:此项主要是通过测试工具,编写测试脚本,录制测试步骤,让测试工具模拟大数据量,多用户并发的操作,看看系统是否能够应付得了
\7. 用户交付测试:这是最后一个测试步骤了,主要是用户按照业务场景来模拟测试了,测试通过之后,就可以交互试用了
灰度测试,就是在某项产品或应用正式发布前,选择特定人群试用,逐步扩大其试用者数量,以便及时发现和纠正其中的问题,由“灰”到“黑”
基本测试的时候注意:
\1. 正确数据
\2. 错误数据
\3. 边界数据
//写测试类的时候,注意测试类中只调用,不创建方法。